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

玉米黑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(2)

发布时间:2012-06-27  来源:新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
摘要:3.2.1因地制宜,合理轮作:轮作是减少田间菌源量的有效措施,从我市黑粉病发病情况看,连作地发病重,轮作地发病明显较轻,因此根椐各地实际情况,合理轮作,避免多年连作。根据病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的特点,可


  3.2.1 因地制宜,合理轮作: 轮作是减少田间菌源量的有效措施,从我市黑粉病发病情况看,连作地发病重,轮作地发病明显较轻,因此根椐各地实际情况,合理轮作,避免多年连作。根据病菌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的特点,可以采用3年为一个周期的轮作。品种轮换也能起到一定防治作用,避免在同一地块多年种植同一个品种。

  3.2.2 药剂防治: 带菌种子是黑粉病的主要侵染源,尤其是远距离的传播。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不仅能抑制种子所带病源菌,对种子萌发时,土壤带菌的侵染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。目前生产应用的包衣剂和拌种剂种类很多,应选择内吸性强、残效期长的药剂,如每 50公斤玉米种子,用25%粉锈宁200克或 12.5%速保利1000克,也可用种子重量 0.5%的50%福美双或亩用2%戊唑醇干湿拌剂10克拌种。

  3.3加强田间管理,避免多次侵染

  适时播种,播种时深浅适宜,促苗早发,减少感染机会。合理密植,培育壮苗,增强品种抗性。加强肥水管理,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,避免偏施氮肥。灌溉要及时,特别是抽雄前后感病阶段,保证水分供应。在发病初期或玉米去雄后,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“瘤子”进行人工取除,后期及早割除菌瘿,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,减少田间菌源量。切不可随意乱仍、乱到。以减少当年的再侵染菌源及次年的菌源。

打印 责任编辑:希望

企业服务